安宝特案例丨“AR+AI如何解决制造业人工作业痛点”:轨道交通篇

 安宝特AR+AI,赋能轨道交通智能制造,在轨道交通行业,小批量、多品种的生产模式让传统人工作业面临巨大挑战,安宝特用AR+AI技术,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革命性改变。应用场景:螺栓紧固;内饰装配;制动系统;信号设备;发动机装配
  
轨道交通行业特点:小批量、多品种、依赖人工经验装配。

可视化SOP+AI图像识别技术应用案例
案例1:列车车厢螺栓紧固作业可视化指导

痛点:传统螺栓紧固依赖人工经验,易出现扭矩不达标、紧固顺序错误等问题,导致安全隐患。

方案:采用AR眼镜或平板电脑集成可视化SOP,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螺栓状态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AR眼镜显示螺栓紧固顺序及扭矩标准,通过AI算法识别螺栓角度与松紧度,自动提示异常。
  • 平板端记录作业进度,生成电子化报告并与后台系统同步,支持质量追溯。
  • AI图像识别对比标准螺纹形态,检测锈蚀或变形缺陷。

成果:作业效率提升40%,扭矩合格率从75%提升至98%,返工率降低60%。

 

案例2:轨道交通车辆内饰装配可视化项目

痛点:内饰装配流程复杂,依赖纸质手册,易出现部件错装、间隙不均等问题。

方案:平板电脑集成3D可视化SOP,结合AI图像识别辅助装配校准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扫描部件二维码调取3D装配动画,指导工人按步骤安装座椅、照明等内饰组件。
  • AI识别部件对齐角度,实时提示偏差(如座椅间距误差超过±2mm)。

  • 系统自动记录装配数据,生成质量验收报告。

成果:装配错误率减少65%,单节车厢内饰工期缩短30%。

 

案例3:某地铁车辆制动系统装配项目

痛点:制动系统精密部件多,人工装配易导致密封圈错位、管路连接泄漏。

方案:AR眼镜叠加制动系统拆解动画,AI识别关键组件状态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AR标注密封圈安装位置,AI检测管路接口角度是否符合标准。

  • 实时显示液压测试SOP,自动记录压力值并预警异常。

  • 图像识别技术检查制动盘表面划痕,精度达0.1mm。

成果:制动系统泄漏率降低90%,测试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.5小时。

 

案例4:轨道交通信号设备装配可视化优化

痛点:信号设备线路复杂,人工接线错误率高,调试周期长。

方案:平板端动态显示电路接线SOP,AI识别线缆颜色与接口匹配性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3D模型高亮标注接线点,AI对比线序与标准图纸,错误时触发警报。
  • AR辅助校准信号发射器角度,误差控制在±0.5°内。
  • 系统显示接线拓扑图,支持远程专家协作。

成果:接线错误率从15%降至2%,调试效率提升50%。
案例5:某铁路机车发动机装配可视化项目
痛点:发动机装配精度要求高(如缸体间隙≤0.05mm),人工测量效率低。

方案:AR眼镜叠加虚拟量具,AI实时计算部件配合间隙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可视化SOP指导曲轴安装顺序,AI识别螺栓拧紧曲线并预警过载。
  • 热成像技术检测缸体温度分布,优化装配间隙补偿值。
  • 装配数据上传至MES系统,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。

成果:装配精度提升70%,发动机一次合格率从80%提高至99%。

 

案例6:城市轨道交通车门装配项目

痛点:车门密封条安装易褶皱,导致隔音与防水性能不达标。

方案:平板端显示车门分层装配动画,AI识别密封条贴合度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3D模型分解车门结构,指导密封条粘贴路径与压力值。
  • AI视觉检测密封条褶皱面积,超标时提示返工。
  • 装配数据与气密性测试结果自动关联。

成果:密封不良率降低85%,车门测试通过率提升至100%。

 

案例7:轨道交通转向架装配可视化改进

痛点:转向架轴箱定位螺栓紧固顺序错误易引发轴承异常磨损。

方案:AR眼镜动态标注螺栓组拧紧顺序,AI监测扭矩曲线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SOP以颜色区分螺栓优先级(红→黄→绿),防止跳序操作。
  • AI分析识别过紧或未达标的螺栓。
  • 振动传感器数据与图像识别结果融合,预测轴承寿命。

成果:承故障率下降55%,转向架装配周期缩短40%。

 

案例8:某高铁座椅装配项目

痛点:座椅与地板导轨对齐困难,导致乘客舒适度下降。

方案:平板端AR投射虚拟基准线,AI识别导轨与座椅卡扣位置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扫描车厢编号自动调取对应座椅布局SOP。
  • AI检测座椅倾斜角度,偏差超过1°时提示调整。
  • 压力传感器反馈坐垫受力分布,优化安装稳固性。

成果:座椅安装一次合格率从70%提升至98%,乘客投诉减少90%。

 

案例9:轨道交通空调系统装配项目

痛点:空调管路焊接质量不稳定,泄漏检测依赖人工试压。

方案:AR标注焊接路径,AI图像识别焊缝缺陷。

实现内容:

  • 可视化SOP指导氩弧焊参数(电流、速度),AI实时监控熔池形态。
  • X光图像识别系统自动检测焊缝气孔与未熔合缺陷。
  • 气密性测试数据与装配记录自动关联,生成电子档案。

成果:焊接泄漏率从12%降至0.5%,检测效率提升80%。

 

行业价值总结
维度

传统模式

  可视化SOP+AI模式

生产效率

100%

180%~250%

产品良率

85%~92%

98.5%~99.7%

培训周期

 6~12周

1~3周

人力成本

 100%

   40%~65%

安全事故率

0.3%

 0.02%

(注:以上数据基于行业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)

Search

近期文章

安宝特案例 | AR眼镜助力温州市中医院,让传统中医以“智”提“质”!

增强现实(AR)技术,作为一种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的创新技术,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。在医疗健康领域,AR技术的引入更是为传统医疗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。
近日,温州市中医院与安宝特紧密合作,通过采用安宝特AR眼镜,成功将AR技术融入智慧病房建设,开启了医疗行业数字化的新篇章。

安宝特方案 | AR眼镜:远程医疗的“时空折叠者”,如何为生命争夺每一分钟?

探索未来医疗,安宝特AR眼镜引领远程医疗新纪元。告别地域限制,顶尖医疗资源“零时差”触达。效率革命:提升急救场景下响应速度;成本重构:降低差旅成本,设备停机损失减少,精准降本;技术升维:医疗会诊的“全息革命”,3D模型标注,跨系统数据融合,安宝特AR眼镜,搭载先进技术,将托举传统医疗远程会诊,使其更加高效、精准和便捷。

安宝特方案 | 电力行业的“智能之眼”,AR重新定义高效运维!

探索电力运维新篇章,安宝特AR数字化工作流引领电力行业高效运维:自定义作业流程,操作标准化,一线员工轻松上手;离线巡检,数据云端同步,告别手写台账;百人作业全景透视,实时指导,紧急情况秒级响应。立即开启智慧运维,让每一度电都在智慧中流转!

安宝特方案 | 引领智能制造:AR+AI双向巡检,提升设备监控与员工反馈效率

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.0的时代,传统的设备巡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高效、精准、安全巡检的需求。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、准确率差,且容易受到人员经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,导致问题遗漏或判断错误。通过结合人工智能(AI)和增强现实(AR)技术,企业能够实现设备与员工的双向巡检,不仅让员工高效判断设备运行状况,设备本身通过AI模型也可以实时判断员工操作的准确性,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和故障检测的准确性。

安宝特案例 | AR大幅提升台湾某IC封装厂检测效率

某知名IC封装厂商引入安宝特AR方案后,生产效率提升20%,产品缺陷率降低15%,整体运营成本下降10%。安宝特AR方案为IC封装厂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思路,通过突破传统沟通和反应模式的限制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。

安宝特案例 | 某知名日系汽车制造厂,借助AR实现智慧化转型

某知名日系汽车制造厂当前面临着设备的实时监控、故障维护,以及跨地域的管理协作等挑战,由于场地分散和突发状况的不可预知性,传统方式已无法应对这些需求,如何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,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运维成本,成为这一汽车厂当前的重要课题。安宝特AR解决方案,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设备维护、远程协作与管理透明化的挑战,还为未来的智慧工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。

安宝特案例 | Fundació Puigvert 医院应用AR技术开创尿石症治疗新纪元

在医疗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,Fundació Puigvert 医院迈出了重要一步,成功应用AR技术进行了全球首例同时使用两台内窥镜的ECIRS手术(内镜肾内联合手术),由Esteban Emiliani M.D. PhD F.E.B.U 博士主刀。这标志着尿石症治疗的重大进展,展示了AR技术如何改善医生的治疗体验,并推动技术的推广。

联系我们

弹窗-远程医疗套装
2025年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
  • 时间:2025年4月13-16日
  • 地点:香港湾仔博览道一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(港湾道入口)​
  • 展位:3C-D07

院前急救

打通院前急救信息壁垒,缩短病患救治时延

远程会诊

高清影音视频远程会诊,实时调阅病患信息

术中指导

可视化指导,解放双手作业便捷

医疗培训

交互式培训模拟,术中记录复盘教学

远程监护

查房效率提升,快速准确完成评估

器械售后

医疗器械异地维修诊断,降本增效